為適應歐盟新立法框架(New Legislative Framework,NLF),2014年3月29日,歐盟官方期刊(L 96/79)公布了新版本的低電壓指令2014/30/EU,用以替換原有的電磁兼容指令2004/108/EC。
電磁兼容性(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設備或系統(tǒng)在其電磁環(huán)境中符合要求運行并不對其環(huán)境中的任何設備產(chǎn)生無法忍受的電磁干擾的能力。因此,EMC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設備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對所在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電磁干擾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對所在環(huán)境中存在的電磁干擾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擾度,即電磁敏感性。本系列將為新手們講述EMC理論基礎知識,本文主要介紹電磁騷擾的耦合機理。
在進行逆變電源產(chǎn)品設計的最后階段,對于電磁兼容與輻射指標的測量絕對是最令設計者們頭疼的問題之一。即便設計過程較為順利,但到測試階段時總會在指標上遇到問題。針對于此,本文對電源達人應對輻射超標的經(jīng)驗進行了總結,方便大家進行學習。
微電子電路面臨的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罪魁禍首是靜電放電(ESD)。這些禍害是隱秘的殺手,特別容易攻擊敏感的IC。單次靜電放電事件就可以將PCB送入地獄。抗靜電放電設計只要錯失一步就可能意味著延誤上市時間、影響開發(fā)進度,以及激怒客戶。在某些高壓力情況下,甚至意味著你的飯碗不保。
電磁干擾,簡稱 EMI,通常是指干擾電纜信號并降低信號完整性的電子噪音,一般也分為傳導干擾和輻射干擾兩種形式。而在智能手機當中,由于顯示屏和攝像頭,傳感器等部件的存在,且這些部件都是通過柔性電路或長走線 PCB 與基帶控制器相連的,因此有些時候,智能手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造成EMI干擾。
針對大功率電磁干擾環(huán)境下以及復雜煙霧條件下的排爆機器人作業(yè)時的通信控制問題,提出了一套集無線通信、紅外通信、激光通信于一體的多手段綜合無線通信系統(tǒng)。
很多人喜歡在室內(nèi)擺放一些植物,這些綠植對于美化室內(nèi)環(huán)境、提高居室品味都有很大幫助。不過,室內(nèi)由于其較為封閉、有人居住等不同于外界環(huán)境的特性,因此在挑選擺放于室內(nèi)的植物時,有一些事項需要注意。所以,這里就列舉一些注意事項和容易產(chǎn)生的誤區(qū)。
2月24日消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和工程師宣布,已找到一種方式,使WiFi信號傳輸?shù)墓慕档椭羵鹘y(tǒng)方式的萬分之一。而這一技術正嘗試商用,商用產(chǎn)品預計將在2到3年內(nèi)面市。近期,《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將這一成果列為10大科技突破之一。
服務熱線(免長話費)
工作日:9:00-18:00